作为3年半的数分+战略,做了2年pm后,我越来越感觉,能做好数分的人,做pm也真是顺手
1️⃣数分的业务拆解方法可以无缝切换到pm
老生常谈的指标体系,简直是pm做产品规划和迭代方案的大杀器。基于用户行为链路、运营操作路径和业务运转逻辑等各种方式拆解出的指标体系,再结合业务战略、对标等方式,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产品后续的优化空间。这里面比较难跨越的障碍是,怎么设计功能和策略来完成产品迭代,这是数分的弱项,我采用的方式是“能抄就抄,能复用就复用”,不必强调个人创新,“非我发明”是工作需要掌握的重要心态之一。毕竟,手段和工具是次要的,解决问题才是王道。而通过借鉴和模仿,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补齐产品短板
2️⃣数据思维适用于几乎所有岗位
现在啥岗位都得会点儿数据分析了,狭义的SQL取数能力,广义的分析方法。很多纯pm,在刻画业务结果的时候依然喜欢“靠感觉”,做决策也喜欢凭直觉。老板问你这需求收益怎么衡量,依然是定性地给猜测。实际上,现在做啥功能,但凡有点儿正向收益,都得问你,为啥有收益,怎么证明?这时候,数据指标值得被信赖。要是有了负向收益,更是要拆链路、拆维度,高低也要给出点儿交代。所以没点儿数据sense,真应付不了了。
以前做业务,到处都是从0到1,随便做就涨。现在做业务,到处都是满分考卷,没事儿都得硬抠出点儿一亩三分地,不然老板不就歇菜了嘛。。。诶你就发现,数据分析派上用场了,因为数分最擅长扣细节,曾经自诩高瞻远瞩的老板,竟然也开始低头看数据了,没事儿还爱提问,这怎么掉了?那个数要不要看看?所以,有心的,都开始搞数分了🐶
3️⃣沟通表达的技能成了基本功
曾几何时,数分作为需求承接方,要会拒绝,要懂得取舍,要能够排优先级。现在好了,“屠龙少年终成恶龙”,需求承接方成了需求提出方,曾经我经受的苦难,要加倍施加于别人。颤抖吧,我的合作方们。。。。
开玩笑。。。这么搞谁都混不下去,早晚玩死自己。沟通沟通,讲究输出和变通。要让别人相信,你的方案确实有效;有多方需求冲突,要懂得取舍和协调,不影响其他人,也确保自己的需求有着落;能管理好老板的预期,不让大家过度乐观,也不轻易悲观